疾控中心半年工作总结(收集3篇)

时间:2024-07-06 来源:

疾控中心半年工作总结范文篇1

结核病防治工作不仅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,也是全县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,无论县卫生局,还是疾控中心,都把结核病防治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,当做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。在年初的全县卫生工作会议和全县疾病预防控工作会上,县政府分管副县长、县卫生局和疾控中心主要领导都做了重要讲话,县卫生局和县疾控中心都对结防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和安排,并且就结核病防治与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,按照结核病防治方案和目标责任,将任务指标分解到乡镇。在中心,还定期召开结核病防治工作例会,及时研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,部署、安排各阶段具体工作。中心还将所有乡镇和职工进行划片承包,业务人员对所包片的医疗卫生单位、防痨专干、村医和免费治疗的肺结核病人进行全面督导访视,促进了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。

二、加大病人发现力度,提高病人发现率和规范治疗率三、强化督导,确保病人的治疗管理质量

为进一步搞好结核病人的督导访视,确保全程督导化疗率达到100%,根据项目工作要求,县中心制定了严格的督导制度,对结防所所有职工实行划片包干、责任到人制度:规定每周星期四、五,县结防所人员轮流下乡督导,重点对乡级防痨专干、村医和免费治疗的病人进行全面督导访视,查看各级医疗单位对结核病人和可疑者的报告、转诊、管理情况,询问病人的化疗、服药情况,动员病人家属及密切接触者自觉到中心检查,察看治疗卡、药品保管等,并如实地向被督导者反馈情况,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,尽可能就地消化解决问题。每次督导结束后,及时写出督导工作小结,并在全中心会议上向领导和全体职工进行汇报。中心领导要随机进行抽查验证。截止6月10日,共督导乡村级6轮,访视病人137例。对71例初、复治涂阳病人家属,共189人做了检查。除此外还建立了县乡两级网络报告体系,通过网络管理人员每天对网络上报的肺结核病人及时进行登记,通知包乡人员利用上门、打电话等方式联系、随访,最大限度地收治肺结核病人,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就诊率和规范治疗率。

四、认真完成卫x项目终期自评工作口,其中贫困人口12万人,农村妇女20万,60岁以上老年人3.6万。妇女中发现新涂阳病人387例,占38.2%,60岁以上老年人中发现新涂阳病人84例,占8.3%。

五、加强培训和宣传,提高了专业队伍素质,健康教育活动成效显著,新刷墙体广告6条,办宣传栏6期。在县城中心区域招租宣传牌24个48面,张贴结核病防治知识内容进行宣传。4月16日与县妇联、共青团等单位联合开展“疾控知识进农家活动。“六一儿童节和县第一幼儿园联合举办了2009年“疾控杯“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,把有奖结核病防治知识问答贯穿于演出全过程,通过展板和结核病知识竞答的方式宣传了结核病相关知识,在单位上,长期开展电话咨询,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结核病的知晓率,为进一步发现病人,有效控制传染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六、加强项目资金和药品管理

为了保证结防工作顺利进行,我们不断加强项目资金和药品管理,严防项目资金和药品出问题。项目财务管理实行专人专帐管理,严格落实专款专用,严格执行财务支出制度。及时足额发放转诊费和督导管理费用,保证项目经费全部用于结防工作,极大地调动了全县结防人员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积极性。进一步规范了药品和相关物资的管理,做到药品专药专柜、专人管理,及时发放和调领免费药品,严格出入库登记,严格做到日清月结、帐物相符。杜绝了失效浪费和差错事故的发生。

疾控中心半年工作总结范文篇2

一、项目总目标

(一)了解医疗机构的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能力及其变化情况。

(二)评价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质量,为改进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,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。

(三)了解全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现况,评价托幼机构消毒效果,发现薄弱环节,进一步提高托幼机构消毒质量和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能力。

(四)了解公共场所、洗涤行业的消毒质量状况,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。

二、项目范围和工作职责

(一)项目范围

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按照《消毒管理办法》、《年全省消毒与感染控制工作意见》和《年省托幼机构消毒监测方案》以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,对辖区医疗机构、托幼机构、洗涤行业和公共场所进行消毒监测和督导,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。

(二)工作职责

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负责辖区内医院、公共场所、洗涤行业和托幼机构的消毒监测工作,并按要求将监测资料报送市疾控中心;定期对辖区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与评价,及时向市卫生局报告,并向监测单位反馈意见;根据监测结果确定辖区监测薄弱单位和环节,组织开展相关调查研究。并根据各自工作实际制定医院、托幼机构、洗涤行业、公共场所消毒与感染控制监测方案。

各乡镇卫生院要积极配合好市疾控中心对辖区内医疗、托幼机构、洗涤行业、公共场所消毒效果的监测,督促辖区内的医疗机构做好消毒工作。

三、项目工作内容

(一)医疗机构监测内容

1、监测医院及感染控制科室基本情况

了解医院名称和代码、归属关系、等级、医护人员数、床位数,是否建立医院消毒管理组织。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结构、主要职责、人员情况(包括姓名、性别、年龄、职称、职务、学历、在感染

管理科工作年限和参加院感相关培训的次数)、负责人姓名和联系方式。

2、去污染的程序

医院对使用后手术器械进行清洗、消毒、灭菌的程序,包括消毒清洗灭菌、清洗消毒灭菌、清洗消毒和清洗灭菌4种程序,每种去污染程序所占的比例。每半年监测一次。

3、手术室空气监测

选择普通手术室两间,洁净手术室百级、千级、万级各一间,无相应级别时可空缺。监测普通手术室沉降菌和医院洁净手术室的空气沉降菌、浮游菌。每半年监测一次。

4、一般物体表面监测

每半年选择感染性疾病科等医院感染重点科室3间,现场监测消毒处理前后房间内物体表面细菌总数。

5、医护人员手的监测

每家医院选择5名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外科手消毒后监测,5名感染性疾病科(住院部)医护人员进行卫生手消毒后监测,每半年监测一次。。

6、口腔科用水监测

每半年选择口腔科水源水1份、储水箱水1份、手机喷水5份、冲洗水5份,监测细菌菌落总数。每半年监测一次

7、医院污水监测

调查医院污水处理方法中采用的消毒因子种类及强度。监测医院污水中生物性污染指示物粪大肠菌群数(MPN/L)和肠道致病菌(主要监测沙门氏菌、志贺氏菌)。每半年监测一次。

医疗机构监测上半年监测资料于年7月份、全年消毒质量监测资料于年底前上报市疾控中心。

(二)托幼机构监测项目和要求

1、室内空气:监测动态和静态情况下教室、活动室和卧室等场所。

(1)监测项目:细菌菌落总数、溶血性链球菌。

(2)采样数量:不少于3份(每家托幼机构,下同)。

2、工作人员手:重点监测保育员、老师的手卫生。

(1)监测项目:细菌菌落总数、大肠菌群、致病菌(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绿脓杆菌、沙门氏菌、溶血性链球菌)。

(2)采样数量:不少于3份。

3、环境物体表面:重点监测活动室、卧室、餐桌、卫生间玩具、水龙头等环境物体表面。

(1)监测项目:细菌菌落总数、致病菌(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绿脓杆菌、沙门氏菌、b-溶血性链球菌)。

(2)采样数量:不少于3份。

4、餐(饮)具:消毒后备用的餐具。

(1)监测项目:大肠菌群、致病菌(金黄色葡萄球菌、沙门氏菌、溶血性链球菌、志贺氏菌)。

(2)采样数量:不少于3份。

5、饮水机水:使用中的饮水机水

(1)监测项目:菌落总数

(2)采样数量:不少于3份。

6、其他:根据各地实际开展相关项目的监测。

(三)公共场所、洗涤行业监测项目和要求

1、室内空气:监测动态和静态情况下工作场所。

(1)监测项目:细菌菌落总数、溶血性链球菌。

(2)采样数量:不少于3份(每家单位,下同)。

2、工作人员手:

(1)监测项目:细菌菌落总数、大肠菌群、致病菌(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绿脓杆菌、沙门氏菌、溶血性链球菌)。

(2)采样数量:不少于3份。

3、环境物体表面:重点监测工作环境物体表面。

(1)监测项目:细菌菌落总数、致病菌(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绿脓杆菌、沙门氏菌、b-溶血性链球菌)。

(2)采样数量:不少于3份。

疾控中心半年工作总结范文篇3

[关键词]加强;乡村;队伍;防疫工作

[中图分类号]R18[文献标识码]C[文章编号]1674-4721(2012)07(a)-0178-02

自SARS发生以来,我国疾病控制工作得到政府及人民群众前所未有的关注,并获得了较快发展。国务院和卫生部相继出台了《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》[1]、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》[2]等相关政策和法规,制定了我国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总体规划,明确了工作重点。笔者认为,新形势、新要求对于现有疾控体系,既是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,也是前所未有的难得机遇。我们必须正视目前乡村防疫队伍和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,认真加以分析,积极采取对策,提高全社会防疫意识,加强队伍建设,理顺管理体制,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乡一体的疾控体系。

1资料与方法

1.1调查对象

2012年1月4~6日就全县乡、村防疫人员预防接种培训时对全县29个乡(镇)村防疫人员进行全面调查,下发调查表格1282份,回收有效调查表1044份,回收有效率81.44%。

1.2方法与内容

包括个人基本情况(如年龄、学历、所学专业、聘任技术资格、工作年限、从事防疫工作年限、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、工作时间、收入)、工作内容、培训情况、对目前所从事工作的态度及自我评价、辖区卫生院领导支持度、需要解决的问题等。相关资料来源:督查资料,年度工作报表和工作总结等。

1.3统计分析

调查数据用Excel2003统计处理。

2结果

2.1新化县乡村卫生防疫人员现状

2.1.1年龄构成在调查的1044人中,25岁以下年龄组12名,占1.15%;25~34岁年龄组284名,占27.20%;35~44岁年龄组425名,占40.71%;45~54岁195名,占18.68%;55岁以上128名,占12.26%。其中以35~44岁年龄组人员比例最高,占40.71%;其次为25~34岁组,占27.20%;25岁以下年龄组最少,占1.15%,与《湖南省2011年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统计分析报告》中各市州及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年龄构成相似[3],但乡村防疫人员35~44岁年龄组人员比例更高(湖南省14个市州及县市区疾控机构人员年龄构成以35~44岁年龄组人员占比例最高,分别为28.18%和36.52%),其年龄结构直接影响现代文化知识的接受力,比如计算机的使用和网络信息的利用等。

2.1.2工作年限在调查的1044名中,其中工作年限在10年及以下(267名)、11~20年(418名)、21~30年(219名)、30年以上(140名)的人员比例分别为25.57%、40.13%、20.98%、13.41%。从事防疫工作5年以下(171名)、5~10年(247名)、11~20年(361名)、21~30年(160名)、30年以上(105名)的人员比例分别为16.38%、23.66%、34.58%、15.33%、10.06%。从中看出工作年限在11~20年的人员所占比例最高(40.13%),从事防疫工作年限也以11~20年的人员比例最高(34.58%)。

2.1.3学历及专业从全县1044被调查的人员统计情况来看,以中专学历为主,共计761名,占72.89%,其次为高中学历,共计117名,占11.21%,第三为大专学历共计86名,占8.24%,其他(初中或短训班)71名,占6.80%,大学学历9名,占0.86%;所学专业为预防医学的6名,仅占0.57%;临床或其他医学专业813名,占78.16%,其他(非医学专业或从师学徒)人员172名,占16.48%,短期培训班53名,占5.08%。

【疾控中心半年工作总结(收集3篇) 】相关文章:

[精选]开学日记(整理5篇) 2024-07-04

精选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(整理2篇) 2024-07-04

开学第一天日记精选(整理9篇) 2024-07-04

[精选]暑假旅游日记20(整理12篇) 2024-07-03

万圣节日记精选1(整理9篇) 2024-07-02

初二的日记精选1(整理9篇) 2024-07-01

打羽毛球日记精选1(整理9篇) 2024-06-28

猎人海力布缩写作文(整理8篇) 2024-07-06

疾控中心半年工作总结(收集3篇) 2024-07-06

疾控中心健康教育工作(收集3篇) 2024-07-06